駱以軍史詩文學鉅作 魏瑛娟魔幻寫真劇場
2009年導演魏瑛娟在義大利旅途中閱讀小說《西夏旅館》,這部由台灣重量級小說家駱以軍所創作的四十五萬字史詩鉅作,觸動了魏瑛娟以劇場形式與之對話的熱情與渴望,以呼應她對台灣歷史書寫的關注、對權力與性別議題的省思以及對文學與劇場對話的實踐探求。歷經五年的創作構思,魏瑛娟編導的《西夏旅館‧蝴蝶書》獲得國家文藝基金會「表演藝術追求卓越專案」及廣藝基金會委託創作的遴選,2014年8月應邀於臺北藝術節首演。
駱以軍的《西夏旅館》被喻為台灣歷史書寫最重要的小說之一,描述1949年外省移民來台故事及其第二代對台灣歷史的凝視思考與國族身分認同。2008年獲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亞洲週刊年度十大中文小說、2009年台灣文學小說金典獎、金鼎獎圖書類最佳著作人獎外,2010年更獲得華文世界長篇小說獎金最高紅樓夢獎首獎。
魏瑛娟是台灣劇場中風格最為獨特的女導演,《西夏旅館‧蝴蝶書》這部與小說對話的劇場平行創作當是她思考最恢宏的一部作品,清楚承載了她的社會觀照,集結了她多年跨域美學的概念;除了內在底蘊的開闊與氣度,外在形式更嘗試「寫真劇場」概念,集結來自劇場、影像、音樂、視覺、美術等跨領域頂尖創意群,從景片、服裝、裝置到視覺都運用寫真(攝影)嘗試各種可能,呼應歷史的詭譎多變,創造以假諷真的魔幻場景。
本劇描述主角圖尼克在一座龐大有如迷宮的旅館中,追尋失蹤(或是被自己殺害?)的妻子,以及拋家多年生死未卜的父親,過程中遭遇一連串難解不可思議的人與事件,展開了他身世追尋的旅程。劇中運用大量隱喻符號指涉當今台灣社會歷史及國族認同問題,並以中國十一世紀為蒙古滅亡的封建王朝西夏歷史悲劇,以古諷今,描述台灣與中國的糾纏歷史與複雜情結。
2014台北首演迴響熱烈,觀眾形容本劇「複語堆疊,精彩震撼,追尋自我更透視台灣」、「史詩級編制的舞台劇」,也有觀眾認為這是他看過「所有劇場作品中最強大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