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團簡介

創作社成立於1997年5月,由一群台灣資深劇場編導、戲劇學者、藝術行政及媒體工作者所組成。有鑑於現代劇場與社會文化脈動息息相關,創作社強調劇場原創精神,致力原創劇本,探索新的劇場美學風格,嘗試不同的創作組合方式。有別於台灣其他戲劇團體,創作社的核心成員包含多位編導創作人才,也因此,劇團作品更精彩體現台灣現代劇場的多元美學創意。 成立17年間,創作社製作演出了包含劇團核心成員紀蔚然、周慧玲、魏瑛娟、黎煥雄,及客席導演符宏征、王嘉明、劉守曜、傅裕惠、呂柏伸、徐堰鈴等資深劇場創作者與影視導演曹瑞原,以及年輕編導楊景翔、馮勃棣、詹傑、吳瑾蓉的作品。高品質的創作與製作,使得創作社的作品多年來屢獲觀眾、藝術界、學界和媒體的高度肯定:

劇團作品:台灣現代劇場多元美學創意的具體呈現

《夜夜夜麻》陳述四名成長於頹廢不安的七〇年代中年男子的退化人生、《驚異派對-夜夜夜麻2》及《倒數計時-夜夜夜麻完結篇》犀利批判及深度呈現台灣近十年來社會現象、《Kiki漫遊世界》挑戰大小劇場美學藩籬、《天亮以前我要你》為探索性別與國族認同的先鋒之作、《無可奉告》將媒體世紀的空言泛語轉換為語言美學經典、《記憶相簿》創造疾病與身體記憶的後現代劇場美學、《瘋狂場景-莎士比亞悲劇簡餐》尖銳再現大師對人性的特殊癖好、《幾米「地下鐵」一個音樂的旅程》成功接合流行元素與詩文化、《Click,寶貝ㄦ》跨界舞台與影像以探索後媒體世紀的荒戀畸愛、《嬉戲》瘋狂玩弄後民主時代的台灣社會百態、《影癡謀殺》逼視好萊塢對人類想像力的全面殖民等、《不三不四到台灣》探觸生死,投射台灣社會凝滯的歷史低潮與文化迷途。《R.Z.》演譯法國當代劇作家戈爾德思(Bernard-Marie Koltes)經典劇作探究創新的劇場形式和美學。《少年金釵男孟母》演繹自古即存的同志議題,在顛鸞倒鳳的性別扮演中,交疊鋪陳一段超越性別和血緣的人世真情。《愛錯亂》則是一齣挑動愛慾錯亂、書寫都會人寂寞心靈的荒謬喜劇。《百衲食譜》開發了戲劇與舞蹈親密對話的新型態,再現台灣五O年代台灣第一批女兵浪漫又心酸的故事。《我為你押韻-情歌》書寫年輕一代的抒情,道破男女間矛盾複雜情感的療傷輕喜劇。《拉提琴》試圖剖析所謂後感情年代台灣人深層心靈圖像的黑色喜劇。《逆旅-一個關於謝雪紅的單人旅行》藉由一本謝雪紅傳及兩個青年的尋根之旅,揭開三代人的塵封記憶及四位台灣女性的生命顯影。《檔案K》以劇場與影像科技的跨界創意,講述一位天才科學家最哀傷又瘋狂的旅程。《孽子》是文學大師白先勇同志文學經典的劇場磅礡呈現。《西夏旅館‧蝴蝶書》改編自台灣重量級小說家駱以軍史詩鉅作;長達330分鐘的演出,以寫真之術尋獵如煙消逝的百年帝國與糾結迷離的島國身世;以魔幻寫真劇場形式與文學進行一場獨特而繁複的劇場立體對話。

CS監製計畫

本著鼓勵原創劇作的創團宗旨,在年度製作演出之外,創作社同時啟動了「CS監製計畫」;這是一個專為年輕編劇和導演而開啟的合作管道,自2011年起已推出兩檔作品:《我為你押韻-情歌》及《檔案K》,年輕編劇、導演、演員和名家設計群的完美搭配、精采呈現,獲得了滿場票房及觀眾熱烈迴響與好評。這項製作之所以成功,創作社發揮了藝術和製作專業,讓年輕創作者的活躍創意,與資深劇場工作者純熟的藝術內涵,交融出讓人驚艷的加乘效果。

戲劇推廣與教育

1998年創作社策劃承辦文建會「大專院校戲劇列車」活動,以豐富多元的編劇、導演、設計、製作等戲劇相關課程講座,及甄選學員小型戲劇創作之示範展演,深入北、中、南共11所大專院校校園。1998年至2000年間,與【3P表演藝術網】合作開辦「網路戲劇學苑」,這是當時華語地區第一個從事網路戲劇教育的網站,邀請專業名師於網路開設戲劇賞析、編導創作、設計與技術、製作行政等多元之戲劇相關課程。2005年,在台新文化藝術基金會的支持下,創作社繼續以不同的形式進行校園戲劇演出暨教育推廣活動,內容包括戲劇講座、肢體與表演工作坊以及演出劇團得獎作品《嬉戲》。2007年,應台灣大學邀請任台大國泰鹿鳴小集駐校藝術家,安排一系列講座、工作坊及《不三不四到台灣》的戲劇演出活動。 秉持著創團初始對於戲劇創作的理念與信念,創作社積極從事劇場創作、製作及戲劇推廣工作,同時擴大合作對象,持續培訓新血、結合各方戲劇專才,共同致力於台灣現代劇場創作的探索與開發。

劇團組織

創始團員:魏瑛娟、黎煥雄、李永萍、林靜芸、紀蔚然、周慧玲、王孟超、江世芳
核心團員:周慧玲、王孟超、魏瑛娟、李慧娜、林靜芸
行政總監/ 李慧娜 設計及技術總監/ 王孟超 行政經理/ 張令嫻 執行製作/ 吳佳紜、卓麗梅